气功与养生
气功与养生均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 承已久的两大瑰宝,国术或国学的精华。然而,在长期的 学习、研究、教功和练功实践中我们发现,初学气功的人, 对什么是气功?什么是 养生?以及两者的关系如何?大 都模模糊糊,分不清楚,鉴于此,本文从气功与养生概念 出发做一简要分析,以明其要义。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气功?
气功是一门以气为标志,以人——气符号互动循环 为基本模式的综合修炼功夫。通俗地说,是一门以练气(调 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发气(外气—— 发放外气(内气勃发 荣于外)为主线的综合修炼功夫。
这里,“气”是一个具有广泛人文内涵的中国传统 文化符号,“功”是各类修炼功夫的总称。
凡是以“气”为标志符号的综合修炼功夫,都属于 气功的范畴,否则,要么是伪气功,要么是非气功。比如 瑜伽功、广播体操和艺术体操等都不属于气功。
印度的瑜伽功,虽然是一种用调身、调息、调心 ——“三调”进行心身锻炼的方法,但是,因为它不以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气”为标志符号,而是在印度哲学理念 指导下进行修炼的,所以不 属于气功的范畴。
大家熟悉的广播体操和艺术体操,虽然也经常用调 身、调息、调心——“三调”进行操练,但是,因为它不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为标志符号,而是在运动保健 和平衡运动理念指导下进 行锻炼的,所以都不属于气功的 范畴。
气功建立在系统科学、传统气功、传统和现代医学、 符号学、生态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心理学、神 经语言学等多学科基础上,遵循人——气符号互动的原理。
练功者在长期、反复、科学、合理的人——气符号 互动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晋葛洪《抱朴子》所说的“人 在气中,气在人中”的心理——生理——形态符号互动模 式,形成一种心身形良性 互动循环机制。既是一门实用科 学,又是一门修炼艺术。
因此,气功具有颐养心身、促进健康、开发潜能、 弘扬国学等多种显著作用,简单易行,老少皆宜,便于推 广普及。
其次,我们看看什么是养生?
系统养生(system yangsheng),简称养生,它是 一门将系统科学与传统养生有机结合,以“敬养生命,不 害众生”为宗旨,通过发挥生命万物之生力,促进人、社 会、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 的综合技艺,简言之,一门敬养 生命的综合技艺。在我国古代“养生”一词,是“敬养生 命,不害众生”一词的缩略语。“养生”与“敬养生命, 不害众生”是等价命题。
这里,“养”字的本义是“敬养、供养、鞠养、奉 养、牧养、管养、畜养、生养等寓意的集合”;“生”字 的本义是“生命、生力、生机、生态、生生化化、生生不 息等寓意的集合”。两者 合词,形成以“敬养生命,不害 众生”为宗旨的养生寓意。
它建立在系统科学、传统养生、传统和现代医学、 生态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神经语言学
等多学科基础上,遵循中国传统的“敬养生命,不害众生” 宇宙生命互动法则,以 促进人——社会——自然健康可持 续发展为核心,注重最佳生态、最佳人态和最佳神态的完 美统一,个人或群体生命信仰(价值)、动力和目标的协 调一致,个人或群体幸运、幸福和健康的 有机结合,既是 一门实用科学,又是一门修炼艺术。
因此,养生具有颐养心身、促进健康、开发潜能、 低碳生活、维护生态平衡、弘扬国学等多种显著作用,简 单易行,老少皆宜,便于推广普及。
最后,我们看看气功与养生的关系是什么?
从气功与养生的概念范畴来看,它们的关系是一种 包含与交叉并行的关系。
养生包含气功,养生的范畴远远大于气功。
养生主要涉及人、社会和自然各个领域,凡是以“敬 养生命,不害众生”为宗旨,以发挥生命万物之生力,从 而促进人、社会、自然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不论练功 与否,不论练什么功, 都属于养生的范畴。
气功主要涉及个人或群体,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凡 是以练气(调气、呼吸)——运气(行气)——养气—— 发气(外气)为主线的综合修炼功夫;从现代的角度来说, 凡是以气为标志,以人 ——气符号互动为基本模式的综合 修炼功夫,都属于气功的范畴。它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修 炼功夫,也可作为养生功夫的一部分,以促进个人或群体 进行养生修炼。
气功与养生的交集,形成气功养生或养生气功—— 一门以气功修炼为核心的主题养生技艺。它的重点是以气 功促养生,气功是养生的前提,养生是气功的结果,两者 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综上,气功与养生关系密切,它们称谓不同,侧重 不同,但基本作用大致相同,因此,都是中华民族国学中 的精粹,民族的瑰宝,值得大力弘扬。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