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仰望任何人,当然主体性就强得可怕。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活得很拧巴,在外界和周边人的驯化下,很少谈及以“我”为主的视角,而是总在自己的大脑里塞满关于别人的议题。
比如我决定换个造型,但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评价我,所以纠结许久还是保持原样。 比如我想裸辞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会不会被别人视为异类?所以还是别太出格算了。
比如我就是不想再待在工位上内卷,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但又害怕在职场竞争里落后,所以GAP一年完全就是奢望。 这种自我需求和外界期待的冲突,导致自身的主体性不断被削弱,越来越丢失了对自我的控制权,导致主体客体化。
听过一种说法,说现实里很多人其实已经慢慢成为了“空心人”,何为空心人?就是指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缺乏主见,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活成了现实世界里的NPC。 这种人往往活得比较累,现实里躺不平也卷不赢,因为缺乏主心骨和长远目标,总喜欢在各种事情上反复横跳。
就比如曾经的我自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被外界的评价标准牵着走,上学的时候卷成绩,上班的时候卷业绩,看似很努力。 但实则只不过越活越累,理想的生活也迟迟没有出现,更没有让我从人群里脱颖而出。 时间一直到去年,坚持了好多年的写作和阅读习惯,反而无心插柳帮助我把公众号做了起来,让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释放热情的赛道,于是一头扎进去,在热爱中完成了自我主体性的升级。
01 主体性很强的人不追求太多人的喜欢,只尊重自己的感受,只追自己的前途,允许自己当一个自私的人。 人很容易在集体的语境中默认自己的好人人设,甘愿为了群体的眼光而丢掉自己,这是典型的主体客体化,把别人的利益和需求放在自己之上。
于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身份所束缚,为别人而活,当客体化大于主体性的时候,人就会陷入内耗,在为别人还是为自己的抉择中飘忽不定。 但如果转化视角,从自我的角度向外望,你会发现原来允许自己做一个自私的人,才是自由的开始。 当然这种“自私”不是漠视规则,也不是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是在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需求冲突中,坚定选择无视他人的眼光,捍卫自己。
不做世俗意义上的老好人,这样虽然得到的会是褒贬不一的评价,但你自己的主体性是超级强的,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好评和喜欢。 想通了这一点,人就不会在人际关系里唯唯诺诺,不会把自己放到下位者的位置,不伤害任何人,但也不接纳任何人的过度评价。
02 提升主体性的过程,往往会经历一种阶段性的不被欣赏。 这种“人设”的形成需要经历自我净化和外界免疫双重难关,首先是自我净化,就是冲刷掉外界刻在自己身上的评价,接纳自己真实的主体性,不自我怀疑。
其次是对外界的评价体系祛魅,这个世界很多人之所以夸赞你,往往可能是从你身上占到了便宜,得到了利益。 所以一个自我坚定但褒贬不一的人,多半是自洽且自我满足的,这样的人不把自身客体化,也不容易焦虑和紧张,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
事实上人只要主体性一强,就会释放出浓烈的强者气息,你成了环境里的独行者,这种状态下更有利于找到自身的热爱和激情,能摆脱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为世界提供独特的价值。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大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岛屿,你想和大陆完美契合,单纯依赖抹平自己的棱角和独特性是无用的,那样只会让你泯然众人,失去价值。 但如果你保持自身的稀缺和独特,向内深挖自身,不跟随外界走,保持天赋和棱角,反而容易找到和大陆完美契合的姿势,从而拿到超额的经济回报。
人只要做自己就会有无限力量,就好比我自己,我深知自己在很多工作上都做的很差,比如职场上做不好PPT,听不懂职场黑话,不喜欢巴结领导。 但我知道自己做内容能力很强,对写作有热情且擅长,哪怕在职场上很难混出头,我也有退路,我的天赋就是做一个超级个体,就是表达,所以我做好这件事,就已经在成为主角的路上。当然,你也一样。 这就好像这个世界总在鼓励我们走宽门,去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有那么一批人反其道而行,坚定地听从内心,去走窄门,最终历经无数次试错,终于顶峰相见。
03 自我主体化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是否强烈的体现。 自我意识的高度,也就约等于强者气息的浓度,直接影响了个体生活和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构建自身的主体性?有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1)学会自我肯定,对外不供养、不反应、不回馈。 人际关系中,一旦你体感上觉得憋屈,你可能要警惕,自己正在接受外界评价体系的宣判,在期待外界的反馈,这就是主体性缺失的具象化。
(2)构建清晰的自我评价体系 尽量不迎合他人的目光,明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这是建立主体性的关键,不要让渡自身的决策权,一切以自己的标准展开。
(3)只展示自己,但不接受被审视和凝视
人被凝视就会变蠢,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所以尽量在表达习惯中多以“我”为视角,提升主体感受的优先级,有自己的主张。 总而言之,拥有配得感是一切的基础,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在十八岁成年,但不代表每个人都会在成年之后人格成熟。 事实上只有确立自身的主体性,才意味着真正的人格独立,这恰恰是很多人一生都忽略的自我建设。
人一旦开启了自我觉知,之前一切往外投射的注意力和心力就会回归到自己身上,明确了自己的内在需求后,往往就会放下对单一价值标准的衡量,外界的唯金钱论的思想也会在自己身上失效。 这样你身上的焦虑就会剥离消弭,你不再陷入到无止境的攀比和唯结果论中,而是做真实的自己。 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的责任,都是耕种自己的人生,而非焦虑时光。 很多时候做好三四月的事情,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就如同农民种地,每日施肥、除草、灌溉,期间可能老天会降狂风和虫害,但不妨碍农民保持平常心,只管做好手头的事情,最后静候花开。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