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是全球最常见的震颤类神经疾病,仅在美国即影响约700万人,发病率远高于帕金森病。患者常出现不自主的节律性手部震颤,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进食、书写、系鞋带等基本动作。2025年,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由明尼苏达大学孵化的神经人工智能公司Fasikl宣布,其自主研发的Felix NeuroAI腕带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510(k)许可,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震颤所导致的上肢功能障碍。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神经科技领域向非侵入式、个性化、AI驱动治疗模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原发性震颤治疗现状:有效方案长期缺失
目前现有治疗手段仍存在显著局限:
- 口服药物:对不到50%的患者有效,且常伴有显著副作用。
- 脑深部刺激(DBS)与聚焦超声(FUS):尽管疗效确切,但为侵入性治疗方式,手术风险较高,尤其不适用于高龄或多病共存患者。
非侵入、个性化、全天候AI神经调节解决方案
Felix NeuroAI腕带作为一种非侵入式穿戴设备,利用Fasikl自主研发的AI-神经接口平台,可实时读取佩戴者神经信号,基于云端AI进行动态参数优化,实施闭环神经调控。产品具备以下关键特性:
- 非侵入性治疗:佩戴于手腕,无需手术或药物;
- 个性化调控:通过AI平台实现脑-设备协同适应,因人而异调整治疗参数;
- 全天候干预:设备轻便,适配日常生活场景,具备长期连续佩戴能力;
- 可扩展性强:平台式架构具备未来多病种应用的可能。
临床验证:TRANQUIL研究结果显著
Felix获得FDA批准的依据为TRANQUIL临床研究,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假装置对照试验,并成功达到主要疗效终点。研究亮点如下:
- Felix显著降低了震颤强度;
- 用户完成日常任务的能力明显改善;
- 相较对照组,表现出统计学与临床意义上的显著疗效;
- 安全性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Pahwa博士指出,Felix不仅在功能上具有突破意义,更代表了AI个性化医疗在运动障碍治疗中的首次落地应用。
下一代神经治疗平台
Fasikl成立于2019年,源自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公司专注于通过外周神经信号识别与AI驱动的闭环神经调节,打造下一代非侵入式治疗方案。
核心产品线包括:
- Felix NeuroAI Wristband:原发性震颤专用设备,现已获得FDA许可;
- Fasikl-X Nerve-Computer Interface:面向瘫痪、慢性疼痛等更复杂神经障碍的接口产品,当前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Fasikl首席执行官杨志博士表示:“Felix的批准不仅验证了我们平台的可行性,更标志着人工智能在神经治疗中的真正落地。我们将致力于推动商业化落地,持续拓展至更多神经系统疾病领域。”
Felix NeuroAI腕带预计于2025年通过处方形式在美国特定地区首发,2026年将在全国范围推广。凭借其安全性高、适应性强、成本可控等优势,Felix有望成为原发性震颤辅助治疗领域的主流选择,并在可穿戴神经科技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当“人工智能”词汇被疯狂滥用,甚至成为一个营销用词的时候,当它在科技圈无所不在的时候,让很多企业有了一种错觉,打上“人工智能”的标签就完成了智能化转型和升级。实际上,人工智能只是一个科学与技术概念,其中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垂直方向和技术领域,从企业功能角度定义,它可以是产品、产业、营销、运营、客服任何方面的智能化,每一个方面的智能化都是一个及其专业而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并塑造未来智能医疗健康企业与产品,对于决策者和执行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它深刻影响并关联着产品与市场契合、医工融合研发、新市场开拓、产业升级与资本化。而其中产品与技术又面临着未来智能思维的巨大击穿式重建,从芯片、材料、产品定义和形态、底层未来智能算法平台、医学与生物学计算模型、软件、硬件与器械、医疗健康服务与平台都在面临一体化耦合和产业重构。
更多其他应用领域(心脑血管、代谢、呼吸、睡眠、神经系统、脑科学等)专业主题,请前往7月未来智能医疗健康新兴产业高层论坛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