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
你觉得对的路,别人走起来未必合适。
对别人的选择指指点点,既招人烦,又伤和气。
真正的智慧,不是指点别人的路,而是点亮自己的灯。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庄子》有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经历不同,认知不同,追求自然也不同。
在你看来或许平凡无奇的事物,却可能是他人毕生追求的梦想。
用自己的认知否定别人,是一种傲慢。
村东头的老周种了一辈子菜,远近闻名。
他儿子小周却不爱侍弄菜园,总爱蹲在河边看鱼,手里还画着什么。
邻居都说老周该管管,让儿子学种菜,不然将来没饭吃。
老周听了,只是笑笑,依旧每天自己去菜园浇水施肥。
小周看鱼看了三年,某天突然说想做个渔网试试。
老周没反对,找了些旧麻绳给他。小周做的渔网,网眼大小正合适,村里打鱼的人都爱用。
后来,小周又琢磨着改渔船,让船划起来更省力。
老周还是没拦着,帮他找木料,递斧头。
如今,小周成了附近有名的造船师傅,日子过得不比种菜差。
有人问老周,当初咋不逼儿子学种菜。
老周蹲在田埂上,看着自家绿油油的菜地,又望向河边小周忙碌的身影,说:“路是自己走的,菜有菜的活法,船有船的道儿。”
《论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
真正品行端正的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却不会盲目附和、丢失自我。
他们尊重彼此的差异,哪怕看法、做法不一样,也能心平气和地交流,不强迫对方认同自己,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
相处时求的是和气,不是完全一致;重的是理解,不是非要争出个对错。
这样的关系里,没有拧巴的勉强,只有舒展的包容,既能守住自己的本心,也能容得下别人的差异,日子久了,反而显得真诚。
以己度人,是在出卖你的浅薄
《山月恨》里讲:“千人千面,百人百性。”
不要以己度人,是因为每个人的世界都装着不同的风景。
你走过的桥、吃过的苦、心里的期待,和别人未必相同。
村西的刘老五总爱揣着自己的道理打量旁人。
见张木匠整天对着木头琢磨,他就撇嘴:
“瞎折腾啥,刨平了能当柴烧就行。”
后来张木匠雕的木菩萨被镇上庙里请去,香客络绎不绝,刘老五路过总绕着走。
对门的王婶就不一样。李家媳妇总往山上跑,有人说她不务正业,王婶却从不跟风絮叨。
某天李家男人咳得直不起腰,正是媳妇采的草药治好了病。
王婶去送菜时,只夸那草药晒得干爽,没提过半句先前的闲话。
王婶纳鞋底时,常对蹲在旁边的刘老五说:
“你看这针脚,横着竖着不一样,可都能把布连起来。”
刘老五红了脸,摸着自己磨破的鞋帮说不出话。
从那以后,刘老五再看见谁做着他看不懂的事,不再瞎念叨了。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最大的无知,莫过于以自身的尺度去衡量他人的人生。
贬低他人的生活方式,不会让你更成功,只会暴露你的肤浅。
学会换位思考是对他人的温柔,也是对自己的成全。
这种成熟,能让人少些戾气,多些体谅。
不再因误解而争执,不再因偏见而疏离,懂得每个人的言行背后都有原因,每个选择都藏着苦衷。
当你愿意理解世界的复杂,世界也会回馈你一份从容。
人生最大的清醒:尊重别人,优秀自己
《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尊重别人,不是因为对方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你有足够的修养。
优秀自己,不是为了碾压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有分量。
这世上最体面的活法,莫过于既不让别人难堪,也不让自己落后。
民国时期,张恨水已经声名鹊起,可为人一直很谦和。
一次文学沙龙上,一个年轻作家当着众人的面,说张恨水的作品太俗,上不了台面。
周围的人都觉得张恨水肯定会生气,没想到他只是笑了笑,没当回事。
后来,那年轻作家才知道,自己能有机会发表文章,全是张恨水在背地里帮忙推荐的。
有人问起这事,张恨水说,他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利,也知道年轻人需要机会证明自己。
对他而言,多写出些好作品,比跟人争个高低要重要得多。
正是这份清醒,让张恨水在文坛站稳脚跟多年,不光作品流传了下来,他的人品也一直被人尊敬。
《论语》里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尊重别人,是懂得把自己的优越感收起来。
不因地位、学识、境遇的差异而轻慢谁,也不把自己的三观强加于人。
优秀自己,则是把精力放在自我成长上。
不盯着别人的生活较劲,也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比较里。
每天都让自己比昨天更好一点,用能力配上野心,用底气撑起尊严。
▽
《周易》云:“君子以厚德载物。”
世间的光从来不是越分越少,而是越聚越亮。
无论怎样,都别去吹灭别人的灯。
因为那盏灯或许是别人在黑夜里唯一的希望,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勇气。
为人处世,别让片刻的嫉妒,凉透了人心的暖。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