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一个人的福报,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修来的。
你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就如何回馈你。
若整日纠缠烂事,满腔怒气,言语抱怨,再厚的福气也会被慢慢耗尽。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报,不轻易挥霍。
因为福气一旦耗尽,剩下的,便只有苦果。
纠缠烂事,会消磨福报
周国平说:“人生的烦恼,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和纠缠。”
遇事总爱较劲,一点小事便耿耿于怀,只会困在情绪里,越陷越深。
人生短暂,不值得为烂事浪费心力。
北宋清河镇货郎柳三郎,日常挑担走街串巷,日子安稳。
一日他街口摆摊,隔壁糕点摊主王二不慎碰倒其货箱,两罐蜜饯摔脏。
柳三郎执意要赔,还堵着王二摊位争执,引路人围观。
二人闹到里正处,里正劝其不必较真,柳三郎却不依,坚持要王二按他要求赔偿。
最终王二赔钱,却记恨在心,逢人便说柳三郎小气难缠。
此后,柳三郎摆摊时路人多绕着走,进货时店家也少给好货。
他因日日惦记争执,挑担走神,在山路摔跤,货担散落,腿肿卧床半月。
养伤期间,隔壁老秀才来访,叹其为两罐蜜饯纠缠,耗费精力、耽误营生又伤身子。
柳三郎羞愧不已,病愈后主动向王二道歉并送新蜜饯。
渐渐,光顾他的顾客多了,日子也比从前顺遂。
《史记》里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纠缠烂事会把精力全耗在没意义的较劲里。
跟不讲理的人争对错,跟琐碎的事掰是非。
明明能转身走,偏要陷在里面耗着,原本该用来顾家庭、拼日子的时间,全浪费在扯皮上,哪还有心思接住生活里的好,福报自然被慢慢磨掉。
说到底,纠缠烂事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糟心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你的心宽了,路自然就宽了;你的格局大了,福报自然就厚了。
满腔怒气,会耗尽福报
《素问》里讲:“百病生于气也。”
人一旦被怒气支配,理智便会退场,言行失控,最终伤人伤己。
你每发一次脾气,都是在透支自己的福气。
明朝宣德年间,徽州府布商沈万山凭诚信攒下家业,却有易怒的毛病。
秋收时,长工老陈不慎将一筐麦穗洒进泥里,沈万山见状当即辱骂,还推开欲捡回洗净麦穗的老陈,扣了他半个月工钱。
老陈次日辞工,村里再无长工愿来,沈家田地荒了半亩。
后来沈万山去外地批布,发现客栈掌柜多收二十文房钱,便拍桌与掌柜争吵半个时辰,骂得满客栈人围观。
掌柜记恨,暗中在他布包塞碎布,导致他到集市后好布混碎布卖不出去,亏了几十两银子。
夜里他坐床边叹气,回想半年来的事,长工走了、田地荒了、布匹生意亏本,连邻里见了他都躲着,满心悔意。
林则徐说:“制怒,是修身第一要务。”
满腔怒气时,人很容易说狠话、做傻事。
跟人争得不可开交,把关系闹僵,原本好好的缘分,被怒气冲得稀碎。
心里装着气,吃饭没滋味,睡觉不踏实,连做事都没心思,本该好好过的日子,被负面情绪缠得一团糟。
身体也跟着受影响,长期憋着气,容易憋出毛病,日子完全没有安稳可言。
能压下怒气的人,才能稳住生活的节奏。
做人不让火气占了心,才能护住身边的好,留住该有的福报。
言语抱怨,会赶走福报
老话说:“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抱怨,是最消耗福气的习惯。
你每一次抱怨,都只会吸引更多的负能量。
南宋淳熙年间,清溪村有个叫林阿嫂的妇人,丈夫早逝,独自带着年幼的儿子守着两亩薄田过活。
村里人种地靠天吃饭,遇着旱涝年景,难免怨声载道,可林阿嫂从不说半句抱怨话。
那年夏天,连着一个月没下雨,田里的稻苗枯了大半。
村民们聚在村口叹气,林阿嫂却默默扛着锄头去田埂上挖渠,想引山涧的水来灌溉。
太阳毒辣,她汗流浃背,邻村的王老汉路过,见她独自忙活,叹道:“就你这点力气,挖渠也救不了几棵稻子”。
林阿嫂不恼,还邀他歇脚喝口水:“能救一棵是一棵,总比坐着抱怨强。”
王老汉被她打动,回去后竟喊了几个乡亲来帮她挖渠。
后来虽没保住全部稻子,但靠着引来的山泉水,林阿嫂家还是收了半仓谷子。
《论语》里讲:“不怨天,不尤人。”
心里装着希望,再难的日子也能找出甜,不被眼前的难困住,一步步往前挪,慢慢地,日子自然会好起来。
心里满是消极,再顺的日子也能找出愁,被焦虑牵着走,看不见当下的好,日子过得拧巴又压抑。
说到底,你心里装着什么,眼里就会看到什么,日子最终也会活成什么样子。
▽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人生短短数十载,别让自己的无知和任性,消耗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福报。
从今天起,做一个清醒的人,不与烂事纠缠,不被怒气左右,不被抱怨困住。
心怀善意,行得正、做得端,人生就会越来越好。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