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过这种困惑?
工作中,你比旁人都肯吃苦,但就是业绩平平,涨不了工资;
创业路上,明明一样的风口,别人大赚特赚,偏偏就你不行;
生活中,好不容易赚来点钱,还没捂热乎呢,又不知道被花哪去了。
大伙好像很倒霉,不管怎么努力,钱袋子都始终那么瘪。
美国商业教练哈维·艾克,就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学员。
他们特别委屈,不停地问哈维:难道这一切都是命?
哈维·艾克打了一个比方。
假如财富是树上的果子,要想果子又多又大,你得从树根上想办法。
财富世界里,看不见的东西,决定看得见的东西。
穷人和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看得见”的资源、机会、努力的程度……
而是看不见的那些东西,思维、心态、认知、能力、格局,等等。
用哈维·艾克的话说:有钱人长着不一样的脑袋。
在著作《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中,哈维用一个个精彩的“暴富故事”,向我们揭秘:
有钱人的脑袋,每天都在想什么,有钱人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看完这本书后,你会骤然发现:
是穷是富根本不是命,全在人如何武装自己的“脑袋”。
01
书里说:致富,其实是一种心理游戏。
有钱人心里,藏着一个宏伟的“财富蓝图”:我要创造我的人生。
而穷人非但没有财富蓝图,还天天苦兮兮地扮演“受害者”:
我好可怜啊,没有父母帮衬,不受领导待见,运气还那么差……
想着想着,就开始怪这怪那,怪大环境、怪公司,怪身边的每个人。
目的只有一个:逃避责任。
我穷不是我的错,都是被别人害的。
作者说,有个宇宙定律——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扩大。
富人关注怎么创造,他眼里追着钱跑,心里给自己加油,他的财富就会扩大;
而穷人看的想的,全是垃圾信息,负能量满满,他的“困境”就会扩大。
怎么办呢?
书里有个小妙招——每天临睡前写一份“简报”,写下顺利的和不顺利的事。
然后问自己:我在这两种情况下,我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个练习,可以让人学着为生命负责,而不是一味逃避。
人要去创造财富,而不是逆来顺受,再抱怨连天。
变被动为主动,你才能像富人一样,创造自己的财富。
02
作者年轻时,曾在一家烘焙店打工。
他被分在后厨打杂,累死累活也赚不到几个钱。
同在后厨的人,也大都觉得这里没前途,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干活。
学不到技术,接触不到客户,更忙得没时间找新工作。
只有作者一个人,踏踏实实干活,一句闲话不说。
不久后,老板看他很不错,就想把他调到前台收银。
没想到他一口拒绝,结果这个好差事瞬间被其他同事抢走。
乍一看,作者真傻,但实际上,他在后厨,接触面点师、送货员,学习机器设备的使用维修,边干活边和大伙闲聊。
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商机”——很多送货员下班后会去健身。
而一种叫“重力引导倒转靴”的新式健身器材,正大受年轻人追捧。
于是他选择辞职,和一位烘焙师合伙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店,专门销售这种靴子。
后来,他们加盟到一个头部健身器材营销集团,顺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而这几年,后厨的那些人仍原地踏步,当收银员的同事,也一直在前台收钱。
他们无一例外,都拿着卑微的薪水,继续过穷人的日子。
作者说,有钱人专注机会,穷人专注障碍。
就像烘焙店里,大多数人只看到一个个麻烦。
只有作者,从烦乱的琐事中挖掘出了机会。
也就是说,不同的视角,带来不同的财运。
有钱人一见机会就扑上去,分秒必争地去赚钱。
而穷人在机会面前,总盯着障碍,犹豫不决。
最终不等他们想明白,财富就被别人抢走了。
03
书里有句话很扎心:
如果觉得赚钱是个天大的问题,那只能说明:你很小!
就赚钱而言,有钱人大于他的问题,而穷人小于他的问题。
作者在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以后,志得意满。
就想进军投资行业,来个“以小博大”,结果没几个月,就损失了一大笔钱。
他不甘心,又退出股市去搞实业,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同样以惨败收场。
短短一年,他的一百万瞬间蒸发,他比从前更穷了。
就在这时,作者偶遇了一位很有钱的长辈。
那人一句话,点醒了他: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财富。
作者大学学的是建筑系,对什么投资理财、商业经营是一窍不通。
他完全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所以一碰就当了炮灰,再正常不过。
想通了这点,他立刻重燃了斗志,先给自己报了一些列的财商课程。
又频频参加商业演讲、会谈,向一众商界前辈请教,还去一些大公司的管理层实习。
经过几年的沉淀,再开办公司的时候,作者就非常顺利了。
这次,不是赚一百万了,而是赚到了几十个“一百万”。
在书里,作者还打了一个比方。
每个人就是一个“工具箱”,遇到什么问题,你的工具够用才行。
面对客户,你的办事能力得大于客户的刁难;
碰上机会,你的决策能力得大于机会暗藏的风险;
想升职加薪,你的绩效成果得大于领导的预期。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本事,可以像一块布一样覆盖起所有情况。
那藏在这些情况里的“金币”,也会被你的布一下子兜起来。
04
书里提到社会学家托马斯的一个社会调研。
全北美的百万级富翁,都有自己详细的理财规划。
从业几十年,作者也发现:
有钱人善于管理金钱,而穷人则完全不懂。
他的学员史蒂芬,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史蒂芬很有经商头脑,年收入有几十万美元。
但他却负债累累,连日常生活都得借钱维持。
认识作者的时候,史蒂芬的账户余额竟然是零。
为什么呢?
就因为他是个“消费狂”,还热衷于各种奇奇怪怪的投资。
买来的东西非但无用,还贬值迅速,投出去的钱也基本打了水漂。
这才导致了史蒂芬的钱像自来水一样,流过来又流走了,最后一滴不剩。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这样,有本事赚钱,却没事“守财”。
而大家喜欢什么买什么的时候,有钱人反而在精打细算。
就像作者跻身富豪之列后,光账户就开了不下十个,仔细地规划每一笔钱的用途。
他建议咱们普通人,起码要建立4个账户。
百分之十,存入 “长期储蓄账户”,这算是财富不动产;
百分之十,存入“教育账户”,用来武装自己,学习技能;
百分之五十,存入“需求账户”,以备不时之需,应急用的;
百分之十,存入“付出账户”,来结算各类账单,水费电费之类的。
那省下的20%,可以自由支配,拿出一部分吃喝玩乐。
他说:其实有钱人不是多会赚钱,但起码不会像穷人那样随便搞丢自己的钱。
财富,靠赚更靠攒,全在主人如何“照顾”它。
把钱照顾好,财运便滚滚而来。
05
作者的父亲,是一名小地产商人。
不管是买地皮还是盖房子,父亲都是用自己的积蓄来垫款。
就算银行推出一些金融工具,可以贷款给他做买卖,父亲也不屑一顾。
也有人建议他学习一些大型地产商的经营理念,父亲也完全听不进去。
他总说:我干了一辈子,远比你们知道怎么做地产买卖。
结果就是,他操劳了一辈子,生意规模小得可怜,前前后后没赚到几个钱。
作者说,出门赚钱,最怕的三个字,就是“我知道”。
一旦你自以为知道了一切,就听不进任何建议,也没动力学任何东西。
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步,就是先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而后,从“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变成一个“什么都要学”的人。
物理学界认为,世界上没有静止不动的事物。
每一个“活的东西”,都在不断进化不断生长。
人也一样,不成长,就灭亡。
作者说,有钱人是:成为—去做—拥有;而穷人则刚好相反,是拥有—去做—成为。
有钱人让自己先成为“无知的人”,然后去学习去历练,而后拥有财富。
穷人是先认定自己是“专家”,之后只在已知领域活动,最终困死在原地。
自以为无所不知,是挡在财富大门前的拦路虎。
若想变富,人就得保持空杯心态,及时进化自我。
书里建议,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段位,都要坚持做下面3件事。
每个月至少读一本书,上一堂个人成长课,听一场线下交流会。
不断接纳新知,财富才会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生生不息。
06
和穷人接触多了,作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些人大都仇富,认为有钱人是吸血鬼。
言谈行为之间,他们总是不经意就流露出对富人的憎恶与排斥。
这一点,作者本人也深有体会。
当年,他刚开始跑业务的时候,开过一辆破旧的二手面包车,整个人看起来十分落魄。
开这车出去的时候,他总能引来很多人的关怀,但这些人大都是混迹底层的可怜人。
大家惺惺相惜一般,诉说生计的不易,送出一些没什么用的鼓励的话。
后来,他赚了钱,买了辆敞篷跑车,再开出去,情况就很戏剧化了。
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一些穷人,毫无理由地、气呼呼地往他车里丢垃圾。
作者就很感慨:有仇富的潜意识,穷人们自然远离富人,只想报团取暖。
再反观他认识的有钱人,就恰恰相反,都绞尽脑汁地去接近更优秀更有实力的人。
一个事实是,你想发财,就得向有钱人取经。
人家是怎么一步步变富的,怎么运作金钱的,又用了哪些杠杆?
只有融进有钱人的圈层,你才会有样学样。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圈层的力量”。
作者是怎么从一个小老百姓,跻身富豪圈层的呢?
在书里他做了细致的分享。
去图书馆、书店,阅读大富翁们的个人传记,譬如卡内基、洛克菲勒、巴菲特;
参加高级俱乐部,社团、联谊会,不限于商业论坛、健身协会、高尔夫俱乐部等。
再有就是利用工作之便,和那些成功的人建立链接,无限靠近他们。
一个很功利的现实就是,接近有钱人,才能成为有钱人。
07
常年以来,作者在全球举办商业讲座,学员又四百万之多。
他发现,有钱人和穷人的心态很不一样。
面对同样一件事,两者的反应截然相反。
就比如,破产这件事。
有个学员,很幸运地中了彩票,却因为投资失策,一夜返贫。
还有个学员,做了十几年买卖,也因为行业动荡,损失惨重。
第一位学员破产后,立马灰心丧气,完全没了斗志;而第二位学员却对作者说:
“大不了从头再来,这次或许我是转行的好机会。”
一年后,当作者再联系这俩人。
第二个学员的新公司已步入正轨,而第一个中彩票的学员,仍混迹于底层。
作者经常用他们的事,阐述一个道理:
“有钱人是很棒的接受者,穷人是很差劲的接受者。”
一件事来临,无论好坏,有钱人痛痛快快接受,穷人则怕这怕那,推三阻四。
比如,公司接到一个难缠的大客户,有人会主动请缨,有人就会躲开;
比如,事业遭遇低谷,有人会从失败中寻找契机,有人则不堪一击。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太安全的地方,是没有宝藏的。
与其怀抱着紧张的心态止步不前,不如豁出去试试。
用你的勇气、热情、乐观,为自己赢来富足的一生。
▽
作者在书里,不止一次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
很多人不信,明明富裕只是一小撮人的特权。
但作者解释道:
每个人都具有“变富”的潜力,但大多数人几乎没发挥多少。
倘若你转变思维、更新认知、激活能量,全力以赴,绝对不可能一直穷下去。
很多人打心眼里轻视、讨厌金钱,又固执、傲慢,不屑于提升自己,这才导致了自己的贫穷。
书里说:“你必须把毁掉财富的毒思维,从脑袋里拽出来,才能达到人生应有的高度。”
穷富,表面看是命,本质上却植根于每个人的特性中。
只要长出有钱人的脑袋,养成“易富体质”,变有钱是迟早的事。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