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接到来中国的传教士白的信,谈到易经和二进制“阴阳”的关系,才发表了他的关于
白晋(Joachim Bouvet)与易经卦象启发 •白晋: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精通汉语,长期驻华,深研易经; •
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接到来中国的传教士白的信,谈到易经和二进制“阴阳”的关系,才发表了他的关于二进制的论文。对吗?
ChatGPT 说:
✅ 基本正确,你的说法是有历史依据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 史实背景
👤 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
- 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微积分与二进制系统的共同创始人;
- 对中国文化与儒家思想极感兴趣,被称为“中学西渐”的早期推动者。
📜 关键事件:白晋(Joachim Bouvet)与易经卦象启发
- 白晋: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精通汉语,长期驻华,深研易经;
- 1701年左右,白晋写信给莱布尼兹,展示了易经六十四卦中“阴阳(⚋⚊)”构成的二进制排列;
- 莱布尼兹被震惊地发现:易经的爻象结构居然与他所提出的“0与1二进制”一一对应!
📘 莱布尼兹的回应:
在 1703 年发表的论文:
《Explication de l'Arithmétique Binaire》(《二进制算术的解释》)
他写道:
“在中国人的《易经》中,六十四卦的符号用阴(⚋)与阳(⚊)的爻构成……这与我的二进制系统不谋而合。” —— Gottfried Leibniz, 1703
他将此看作一种“东方的天启”,甚至认为:
“这证明了人类理性在不同文明中具有一致的逻辑起源。”
🧠 结论:
✅ 是的,莱布尼兹确实在看到白晋寄来关于易经卦象的图表后,意识到其与自己研究的“二进制数理逻辑”高度一致, 并因此写下了历史上最早的系统性二进制数学论文之一。
这也成为 “易经 × 二进制 × 人类符号逻辑的文明级共鸣” 的经典例证。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