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天若不渡,唯有自渡。”
《次第花开》中说:“人生,除
《次第花开》中说:“人生,除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天若不渡,唯有自渡。”
《次第花开》中说:“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皆是擦伤。”
的确如此。生活之事,虽大多不易,让人悲,让人痛,让人恼……然而,命由己造,福由己生。
在潮起潮落间,纵有千般烦恼,亦有万种解药。
一、焦虑时:冥想
心理学家指出,焦虑的本质,是你对潜在失控的恐惧,让你时刻担忧未来:比如,吃饭时,想着冰箱已经空了;看书时,想着怎么提升孩子的成绩;旅游时,想着难缠的客户,堆积的工作。如此,焦虑,会让你无法正常地活在当下。
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冥想。
冥想,是一种对心灵的训练。首先,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挺直腰背,可盘腿。然后,做5次深长的呼吸,闭上眼睛去扫描身心:感受哪些部位是舒适、放松的,哪些是僵硬、紧张的,心情怎么样;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缓缓地数呼吸的次数,吸气、呼气……重复循环。任由心灵或紧张或忙碌后,将其带回到躯体感觉,睁开眼睛。此时,你会感觉到神清气爽。
值得一提的是,刚开始冥想时,会感觉更焦虑。那是因为,冥想照亮了原本处于黑暗中的心灵,让你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但只要坚持,大脑中有关幸福快乐的区域会变得厚实,焦虑大幅降低,身心愉悦从容。
二、迷茫时:读书
人,为什么会迷茫?杨绛先生说:“迷茫,来自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
一个人,书读得越多,越能盯紧目标,笃定地前行。身体生病时,读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更好地感受苦难与信仰;工作厌倦时,读读稻盛和夫的《活法》,磨练灵魂,认真努力地过好每一天;生活凌乱时,读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律;四处碰壁时,读读余华的《活着》,看透世态炎凉后,却依旧庆幸活着的幸运,热爱生活。
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当你陷入生活的泥潭时,给你内在的底气和力量。”
多读书,读好书。让一行行文字,沉淀成智慧,为你找到前进的方向;让一本本厚重,夯实成力量,让你在迷茫中披荆斩棘、风雨无阻。
三、悲伤时:运动
看过一个简·A·米勒的故事。有段时间,她遭受着被男友背叛的痛、外公离世的悲,整个人疲惫不堪、悲伤难抑。最后,她拒绝了“心理治疗”的建议,转身投入了10公里长跑。在风雨中,在汗水中:她跑掉了悲伤,跑出了好睡眠,跑出了好身材,跑出了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人在运动时,身体会分泌两种激素。一种是多巴胺,会让人感到即时的快乐;一种是内啡肽,它能产生持续性的欣快感和成就感。心理学家主张,要在平时保持运动的习惯,从而维持激素的分泌。由此,即便陷入悲伤,也能够快速地解脱。
网上曾有人问:运动的意义是什么?有一个很火的回答是:3公里专治各种不爽,5公里专治各种内伤,10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善良和坦荡。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地跑步、打球,忧伤会渐行渐远;舒缓地游泳、练瑜伽,好运会愈聚愈拢。
从今天起,动起来,让身体的能量流动起来,快乐地拥抱健康与未来。
四、痛苦时:改变心态
王小波说:“人的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无能的人,往往不在做事上努力,而是在情绪上计较。陷入困境时,与其彷徨、痛苦,不如开一剂“改变心态”的药,放手一搏。
听过一个小故事。一头驴,不慎跌入一口荒废的深井中,而且,每天凌晨,都有人往井里倒垃圾。在绝望中,驴突然开窍了:与其等死,不如自救。从此,它将落下的垃圾踩在脚下,并从中寻找一切能裹腹的东西来维持体能。终于在某一天,堆积如山的垃圾,成为了它的垫脚石,它终于走出了深井!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是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人生。”心态差,即便稳操胜券,也可能功亏一篑;心态好,纵使走入绝境,也可能逆风翻盘。换言之,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凡事看开点、看淡点、看清点,改变心态,就能改变命运。
五、愤怒时:等待12秒
佛曰:“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愤怒,是本能,也是心魔。
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愤怒时,智商基本为0。那么,如何才能解开愤怒呢?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12秒后,理智重新占了上风,往往会变得风平浪静。因而,愤怒来袭时,最好的选择,是离开当下是非之地;实在不行,那就强迫自己忍住,默数:1,2,3……由此,愤怒等级会逐步下降。熬过12秒后,再来进行沟通。
这里,要区分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愤怒的表达,比如大吼大叫、歇斯底里。另一种是:表达愤怒。比如,看到你这么磨蹭,我真的很生气;又或者,听到你的指责,我特别恼火。如此,既避免了情绪化地伤人伤己,又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愤怒,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六、失望时:放下期待
朋友阿平分享了一件事。早上上班,正下着瓢泼大雨。于是,她在小组群发了个消息:雨好大,又没打伞,买不了早餐了。半小时后,当她回到工位时,不禁大失所望:她以为,有人会顺手给她买一份。
作家郑渊洁说:“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人生就会陷入被动。”
诚然如此。希望爱人体贴周到,可他也有烦恼、压力与困难;希望朋友悲喜与共,可总有人走茶凉的必然与无奈;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可他却常有自己的想法与坚持。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个落差,就源于圈地自困的期待。期待太高,往往会被现实教训而心生怨怼,进而衍生为无尽的失望。人生在世,从来没有期待出来的精彩。降低期待,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放下期待,对自己充满希望。既如此,少一点期待,多一点成长,你会发现:纵使人生风风雨雨,也能“满目惊喜,所遇皆良人”!
七、写在最后
在洛阳白马寺殿门上,有一副对联: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道法虽宽,只渡有缘之人。天若不渡,唯有自渡。
喜怒忧思悲恐惊:每一种情绪,都有开关;每一种烦恼,都有解药。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