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不能被迅速复制?
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开源模型能不能在不到一年内复制你 80% 的价值?如果答案是“能”,那你就危险了。比如很多“Chat-PDF”工具,一上线就被几十个克隆版本淹没。而 Mosaic-ML 的精髓不是模型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基础设施和定制服务,这才难以模仿。
2. 你有没有别人拿不到的资源?
数据和硬件也是护城河。如果你拥有别人无法获取的数据,那就有壁垒。Tesla 自动驾驶系统背后有 60 多亿公里的专属驾驶数据,竞争对手根本用不了。而许多代码生成 SaaS 工具只是用公开代码训练的,没什么独特之处,容易被替代。
3. AGI 是敌人还是盟友?
当通用人工智能越来越强时,有的产品会被取代,有的则会因此受益。GPU 云服务就是受益者,模型越强,算力需求越大,租用也越多。而 logo 生成器这种工具,用户三天两头换模型,一点忠诚度都没有。
4. 信任值和合规性能不能帮你挡子弹?
一些行业必须要有资质才能做,比如医疗。Tempus 是肿瘤诊断公司,它有 CLIA 实验室认证和 FDA 批准流程,很难被赶超。反之,一个没认证的 AI 健康教练机器人,不但没人信,而且随时会被替换。
5. 技术进步能不能提升你的利润?
随着算力成本下降,你的毛利能不能变高?像农业喷洒机器人那样,便宜的视觉技术能让设备更省钱,利润更高。而如果你是一个靠 GPT 模型聊天的机器人,模型越便宜,你的价格也要降,结果利润并不会更好。
6. 用户还会不会留下?
品牌和网络效应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明天出现一个免费克隆版,你的用户还会留下吗?TikTok 可以,因为它不仅是个工具,还有文化和粉丝网络。即使有人抄了功能,用户还是回到原来的平台。但那些早期的 AI 记笔记工具,没有用户习惯,也没有网络关系,很容易被新产品取代。
简而言之
真正能跑得远的 AI 产品,护城河不只是技术,而是数据、服务、信任、成本结构和用户黏性共同构成的多重防线。你越多维度做得好,越不容易被时代淘汰。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