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HIGH LEVEL POLITICAL FOR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已搜索到 50 个网页
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及高级别政治论坛全面解析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2015年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的全球行动纲领,旨在为全人类和地球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蓝图。这17项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维度,从消除贫困到应对气候变化,从优质教育到性别平等,构成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为监督和评估这些目标实施进展的核心机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全面介绍这17项目标的具体内容、相互联系以及HLPF的运作机制、审查程序和未来议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全球发展框架及其治理体系。
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概述
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2015年9月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内容,旨在为全人类和地球构建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蓝图。这些目标于2016年正式生效,取代了之前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将持续指导全球发展议程至2030年14。
可持续发展目标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全球性挑战的集体回应,这些挑战包括但不限于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环境退化、繁荣以及和平与正义等问题1。与千年发展目标相比,SDGs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雄心勃勃的愿景,不仅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也适用于所有国家,包括发达国家4。这17个目标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整合12。
每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下还设有169项具体指标,为衡量进展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412。例如,目标1"无贫穷"下设7个具体目标,包括到2030年为所有地方的所有人消除极端贫穷(目前标准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以及实施适合国家的社会保护制度措施等4。这些细化的指标使得抽象的目标变得可测量、可评估。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精神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leave no one behind),强调发展的包容性和普遍性17。正如联合国所阐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所有国家(不论该国是贫穷、富裕还是中等收入)行动起来,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地球。目标指出,消除贫困必须与一系列战略齐头并进,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解决教育、卫生、社会保护和就业机会的社会需求,遏制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711。
17项目标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变革框架,认识到解决一个领域的挑战往往需要同时应对其他领域的挑战12。例如,消除贫困(目标1)与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目标2)密切相关,而这两者又依赖于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目标6)以及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目标7)。这种相互关联性要求采取综合、协调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
表: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概览
目标编号 | 目标主题 | 核心内容 |
---|---|---|
目标1 | 无贫穷 |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
目标2 | 零饥饿 | 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
目标3 | 良好健康与福祉 | 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 |
目标4 | 优质教育 | 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
目标5 | 性别平等 | 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
目标6 |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 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
目标7 | 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 | 确保人人获得负担得起的、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 |
目标8 | 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 促进持久、包容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获得体面工作 |
目标9 | 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 建设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
目标10 | 减少不平等 | 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
目标11 |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 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
目标12 | 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 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
目标13 | 气候行动 | 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目标14 | 水下生物 |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
目标15 | 陆地生物 | 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
目标16 | 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 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
目标17 | 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 加强执行手段,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
各项目标详解与现状分析
深入理解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内涵和实施进展,对于把握全球可持续发展态势至关重要。这些目标虽然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变革框架。以下将对各项目标进行详细解析,并基于最新数据评估其实现现状。
目标1:无贫穷旨在全球范围内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虽然过去几十年全球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36%下降到2015年的10%,但改善速度正在减缓11。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一挑战更加严峻,可能导致全球贫困人口增加5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这是自1990年以来全球贫困率可能首次出现增长11。目前,全球仍有7亿多人(占世界人口10%)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其中大多数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农村地区的贫困率(17.2%)是城市地区的三倍多,五分之一的儿童生活在极端贫困中11。
目标2:零饥饿关注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虽然全球饥饿人口数量曾持续下降数十年,但自2015年起又开始缓慢增加。目前估计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占世界人口8.9%,且这一数字仍在上升11。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使面临严重饥饿的人口增加1.3亿,使总数超过2.5亿11。与此同时,全球粮食和农业系统亟需深刻变革,以应对到2050年新增20亿人口的营养需求,这对可持续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致力于确保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与福祉。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全球卫生系统的脆弱性,同时也凸显了加强公共卫生准备的紧迫性11。在疫情之前,全球在提高预期寿命、减少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需更多努力应对各种顽固和新出现的健康挑战。疫情后的恢复期为重新思考卫生系统建设和增加公共卫生投资提供了重要契机。
目标4:优质教育旨在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尽管过去十年教育机会大幅增加,但2018年仍有约2.6亿儿童失学,占全球学龄人口近五分之一11。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学校大规模关闭,影响了超过91%的学生,近16亿儿童和青年学业中断11。这一前所未有的教育中断可能逆转多年来在全球教育方面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特别是对最弱势和边缘化儿童群体影响尤为严重。
目标5:性别平等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世界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虽然在上学机会、政治代表性和法律改革等方面取得进展,但歧视性法律和社会规范仍然普遍存在11。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性别不平等,妇女不仅在前线医疗服务和家庭照护中承担过重负担,还面临失业率上升和家庭暴力增加的双重压力。近60%的妇女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工作,使其更易陷入贫困11。
目标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强调为所有人提供可持续管理的水和卫生设施。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五分之二缺乏基本洗手设施(包括肥皂和水),超过6.73亿人仍在露天排便11。疫情表明,良好的卫生条件对疾病防控至关重要,但数十亿人仍缺乏这些基本服务,且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标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关注现代能源的可及性。虽然全球在电气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取得进展,但仍有30亿人缺乏清洁、安全的烹饪燃料和技术1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气化进程仍需加速,同时需要扩大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部门之外的应用。
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球近一半劳动力面临失去生计的风险11。即使在疫情前,预计已有数十亿贫困人口所在国家的人均收入会停滞或下降,而疫情带来的经济和金融冲击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目标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强调建设抗灾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工业化和推动创新。疫情前全球制造业增速已在下降,疫情导致的全球价值链中断更使制造业遭受重创11。虽然全球研发投资占GDP比例从2000年1.5%增至2015年1.7%,但发展中地区仍不足1%,创新能力的区域不平衡显著。
目标10:减少不平等针对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使最贫困和最脆弱社区受到最沉重打击,暴露了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安全网的脆弱性11。难民、移民、土著人民、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针对这些群体的仇恨言论也在增加。
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关注城市的包容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全球已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到2030年将升至60%11。城市贡献了约60%的全球GDP,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碳排放。疫情对高密度城市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模式。
目标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旨在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当前全球资源消耗速度远超地球再生能力,迫切需要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也促使人们反思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的韧性。
目标13:气候行动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第四个最热年份,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海洋酸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6%11。若不改变当前排放趋势,到2100年海洋酸度可能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00%至150%,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影响。
目标14:水下生物聚焦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和酸化正在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对全球粮食安全、气候调节和数十亿人的生计至关重要。
目标15:陆地生物关注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约100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风险11。土地退化持续得不到控制,威胁着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
目标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旨在促进和平、包容的社会,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冲突、不安全感和弱治理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疫情背景下,社会紧张局势和制度脆弱性进一步凸显。
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强调通过全球伙伴关系和合作加强执行手段。在疫情冲击下,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更加突出,但同时也面临着民族主义抬头和多边机制受质疑的挑战。实现雄心勃勃的2030年议程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政府、企业、民间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的职能与架构
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igh-level Political For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LPF)是联合国体系中负责监督和评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项目标实施进展的核心机制。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的中枢,HLPF肩负着提供政治领导、加强政策协调和促进最佳实践分享等重要职能26。
HLPF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92年成立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该委员会旨在跟进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的成果。2012年,在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各国决定以更高级别的政治论坛取代CSD,以加强可持续发展治理。2013年7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7/290号决议,正式成立HLPF6。这一机构升级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政治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以及对更强有力治理机制的需求。
HLPF的独特法律地位在于它同时隶属于联合国两大主要机构——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和联合国大会。这种双重归属使HLPF能够从不同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6。根据会议召集方的不同,HLPF分为两种形式:在联合国大会主持下,每四年举行一次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的会议(称为"SDG峰会"),会期两天;在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主持下,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会期八天,其中包括为期三天的高级别部长级会议6。
HLPF的核心职能包括多个方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领导和政策建议;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层级的整合;为可持续发展定期对话提供动态平台;确保适当考虑新出现和正在显现的可持续发展挑战;跟进和审查以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执行进展;促进联合国系统内可持续发展计划和政策的合作与协调;分享可持续发展实施方面的最佳做法和经验;促进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全系统一致性和协调性6。
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监督评估机制,HLPF负责跟进和审查多项重要国际承诺的实施进展,包括《21世纪议程》、《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巴巴多斯行动纲领》、《毛里求斯战略》、《里约+20》成果文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成果等6。此外,HLPF还审查与其他联合国重要会议成果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内容,体现了其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治理视角。
HLPF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体现了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原则。论坛汇集了各国政府部长和高级代表、联合国实体负责人、学术界和其他专家,以及主要团体和其他利益攸关方的代表2。这种包容性的参与机制确保了各方声音都能在可持续发展决策过程中得到倾听。论坛期间,ECOSOC主持下的会议通过一份经谈判达成的部长宣言,而在联合国大会主持下的SDG峰会则通过一份政治宣言2。这些成果文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供了政治指导和动力。
HLPF的工作程序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的定期深入审查,以及自愿国别评估(VNRs),各国在此介绍国家层面进展评估结果,以加速2030议程的实施2。自愿国别评估机制鼓励各国分享经验、挑战和最佳实践,促进了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200份自愿国别评估报告在HLPF上提交,涵盖了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
HLPF的会议主题每年不同,反映了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优先关注点。例如,2023年主题为"从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加速恢复并在各级全面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24年主题为"在多重危机中强化2030年议程和消除贫困:有效提供可持续、有韧性和创新的解决方案"26。这些主题设置引导国际社会关注最紧迫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并促进有针对性的讨论和行动。
HLPF的决策机制建立在共识基础上,体现了联合国体系的包容性和多边主义原则。虽然这种机制有时会导致成果文件的措辞较为温和,但它确保了所有成员国,无论大小强弱,都能参与决策过程。同时,HLPF也积极吸纳非国家行为体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民间社会组织、学术界、私营部门代表等,使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和全面。
表:HLPF近期及未来会议安排与审查重点
年份 | 主持机构 | 会期 | 主题 | 深入审查的目标 |
---|---|---|---|---|
2024 | ECOSOC | 7月8-17日 | "在多重危机中强化2030年议程和消除贫困:有效提供可持续、有韧性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 目标1, 2, 13, 16, 17 |
2025 | ECOSOC | 7月14-23日(高级别部分7月21-24日) | "推进可持续、包容、基于科学和证据的解决方案,落实2030年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让任何人掉队" | 目标3, 5, 8, 14, 17 |
2026 | ECOSOC | 待定 | "变革性、公平、创新和协调的行动,落实2030年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所有人创造可持续未来" | 目标6, 7, 9, 11, 17 |
2027 | ECOSOC | 待定 | "扩大公正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和全面实施2030年议程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 目标4, 10, 12, 15, 17 |
2027 | 联合国大会 | 9月(具体日期待定) | SDG峰会 | 全面审查所有目标 |
HLPF的运作机制与审查程序
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HLPF)通过一套系统化、多层次的运作机制,确保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估。这套机制既包括定期的全面审查,也包含针对特定目标的深入评估,以及各国自愿提交的进展报告,形成了点面结合、全球与国家互补的综合性审查体系。
自愿国别评估(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 VNRs)是HLPF最具特色的工作机制之一。在这一机制下,联合国会员国自愿提交本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报告,并在HLPF会议上进行展示和讨论210。这一程序并非强制性的,但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参与,视其为展示成就、分享经验和寻求国际支持的宝贵机会。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200份VNRs提交,涵盖了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2。VNRs通常包括国家实施框架、政策协调机制、具体目标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计划等内容,为全球层面的经验交流和相互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
HLPF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审查采取轮换深入评估机制,每年选取部分目标进行重点审查26。例如,2025年将深入审查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目标5(性别平等)、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目标14(水下生物)和目标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2。
Comments (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