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中的大学的作者是谁?《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传统上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曾子)所作,但现代
四书中的大学的作者是谁?
四书中的大学的作者是谁?
《大学》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传统上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曾子)所作,但现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可能由曾子及其门人后学整理编纂而成。
具体背景:
- 作者归属:汉代以来,学者多依据《礼记》注疏及朱熹的观点,将《大学》归于曾子(曾参,孔子晚年弟子)名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明确标注“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但《大学》原文并未署名,现代考据认为其更可能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综合曾子一派的思想编订而成。
- 文本来源:《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第四十二篇),唐代以前并未单独成书。南宋朱熹将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并列为科举考试核心内容,地位由此显著提升。
- 内容核心:《大学》系统阐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纲领,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若需进一步探讨文本思想或历史争议,可补充提问。
《礼记》的作者是谁?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但其作者和成书过程较为复杂,并非由一人单独完成,而是战国至汉代儒家学者集体编纂、整理而成的文献汇编。以下是关于《礼记》作者的详细说明:
1. 传统说法:戴圣编订
- 西汉学者戴圣(世称“小戴”)被传统认为是《礼记》(即《小戴礼记》)的编纂者。
- 戴圣是西汉礼学家,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他从前人整理的《礼记》诸篇(如戴德所编《大戴礼记》85篇)中选辑49篇,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的雏形。
- 注意:戴圣是“编纂者”而非“作者”,书中内容多为对先秦礼仪、儒家思想的记录和阐释。
2. 实际成书背景
- 来源多元:《礼记》各篇的创作年代跨度大(战国至西汉),内容来源包括: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如《檀弓》《坊记》);战国儒家学者(如子思学派)的著作(如《中庸》);汉代儒生对礼仪的补充和修订(如《王制》)。
- 非一时一人之作:部分篇章可能早至战国,晚至西汉景帝、武帝时期,经长期流传、增删而成。
3. 现代学术观点
- 学者普遍认为《礼记》是汉代儒家学派对先秦礼学文献的系统整理,反映了从孔子到汉初的儒家思想演变。
- 其中一些篇章(如《大学》《中庸》)因被朱熹收入“四书”而影响深远,但它们的原始作者仍存争议(如《中庸》传统归于子思)。
补充说明:
- 《大戴礼记》:戴圣的叔父戴德曾编订85篇本(今残存39篇),但后世以《小戴礼记》为通行本。
- 与“三礼”的关系:《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但《周礼》《仪礼》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同样难以确考。
Comments (0)
No comments